表面等离子共振( 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简称SPR) 技术是一种基于光学原理发展而来的新型分析技术,该技术可以检测抗原与抗体、DNA 与蛋白、DNA 与DNA 之间的相互作用,已广泛应用于生命科学、医学诊断、食品安 全及环境检测等领域,分子相互作用仪正是以此技术为基本原理,由于分子相互作用仪的结构复杂、核心技术被国外垄断,造成该仪器价格昂贵,难以全方面普及,也因此中国SPR技术市场长期受到国际巨头的盘踞。
令人欣喜的是,2019年,量准(XLEMENT)开发了新一代3D纳米SPR芯片,实现技术突破,很大降低了原有应用成本,打破分子相互作用仪被国外垄断的格局。在2023年6月20日BioCon China Expo 2023第十届国际生物药大会暨展览会上,本站记者有幸对量准(XLEMENT)杭州分公司总经理王易进行了采访,他与我们分享了更多SPR技术的细节。
王总介绍,量准(XLEMENT)于2016年成立,专注于MetaSPR芯片以及它配套的科学仪器的研发、生产及销售,致力于打造生命科学领域的新一代分子检测仪器和生物芯片工具研发生产应用平台。公司总部位于上海,在武汉和杭州分别有研发制造。研发团队以刘钢博士为核心,聚集了一批生物学、光学、电子芯片等多学科交叉的高层次人才。
“传统 SPR 技术的分子相互作用仪,主要用于两个生物分子间相互作用的亲和力、结合特异型、动力学等分析,如小分子药物和蛋白之间、抗原和抗体之间等,可实时反映分子动态相互作用的全过程。相较于传统的SPR分子互作分析仪,量准从底层技术上作了升级,通过硅晶圆光刻等工艺将光学芯片由原来的二维基膜变成了三维纳米结构基膜,从而简化了仪器在光路及检测方式上的设计;一方面,实现了仪器和耗材在制造成本上的大幅降低和一致性的进一步提升。另一方面,由于三维纳米孔阵列的电磁衰减长度( ld )要短得多,降低了样本的Bulk效应,适合复杂样本以及未经纯化的粗样本的相互作用和结合动力学分析,大幅度提高了检测灵敏度。”王总说,“目前,分子互作分析仪市场几乎被国外进口仪器垄断,价格十分昂贵,需专业人士操作,若将实验外包,检测费用昂贵且无法保证检测结果。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用户特别是科研用户或初创企业团队的使用。针对这一点,量准凭借技术路径的改变,基于设备和耗材性能稳定、重复性好、性价比高这一优势,大幅度降低分子互作实验的门槛,将会释放出新的科研和工业市场需求。”
接着,王总向我们介绍本次展会上量准(XLEMENT)带来的展品:WeSPR ™ 100多功能分子检测仪,WeSPR ™ 100 多功能分子检测仪搭配LifeDisc™超表面等离子共振芯片(MetaSPR),兼具SPR与ELISA两种检测功能,能够实时分析多种生物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无需标记,即可提供高质量的动力学、抗体筛选、表位鉴定以及浓度测定等生物学信息。在亲和力/动力学测定高通量筛选、表位分组和蛋白浓度定量等方面有广泛应用。除此之外,WeSPR ™ 100 多功能分子检测仪的终端售价只占传统的进口分子互作仪售价的1/3~1/4,大大降低了用户进行分子互作实验的门槛。
另一台同样吸引观众注意的产品是WeSPR ™ One 生物分子互作分析系统,据王总介绍,WeSPR™ One 生物分子互作分析系统是一款基于纳米杯阵列结构芯片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桌面分子互作分析仪,这台设备结合了光学传感装置、精致的管路系统、多样化的芯片表面化学修饰和强大的数据分析软件,双流道检测方式,仪器灵敏度高,可以实时分析多种生物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无需标记,特别适合小分子和结合解离快样本的亲和力测试,One适合各类流式检测,提供微流控环境。
谈到量准(XLEMENT)的竞争优势时,王总说:“量准(XLEMENT)致力于不断的技术创新和研发,自主研发出3D 纳米 SPR 芯片及分子互作仪,已形成独立的核心技术,公司近年来不断推出具有领先水平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公司采用生产工艺和严格的质量控制流程,确保产品具有高精度、可靠性和稳定性,因此我们的产品在市场上获得了良好的口碑和用户信赖;此外,我们拥有一支经验丰富、专业的研发团队,能够快速响应市场需求,并提供创新的技术解决方案;最重要的一点,我前面也提到过,我们从核心技术到研发的分子互作仪以及配套耗材都具有超高性价比,在打破上游产业国外垄断的同时,帮助大型制药企业和CRO提高药物研发效率,让中小型药物研发企业及科研院所研究人员得以应用SPR分子互作检测仪从事新药研发和基础生物研究,这不仅是我们的使命,也是我们的优势。”
关于量准(XLEMENT)
量准(XLEMENT)成立于2016年,以智能生物医学技术为基础,探寻MetaSPR技术极限,打造生命科学领域新一代检测工具国际品牌。联合顶尖高校、科研院所及产业上下游公司等展开深度合作,完整布局生物芯片行业,打造研发、制造、销售的闭环。
声明:文章来源于生物器材网,旨在分享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司联系,我们将快速处理。